2017-2018年度福州市中职(技工)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 中华茶艺项目竞赛规程 二维码
52
发表时间:2019-01-10 16:32 2017-2018年度福州市中职(技工)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 中华茶艺项目竞赛规程 一、竞赛项目 中华茶艺(团体) 二、参赛资格组队方式 (一)参赛对象 参赛选手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籍全日制学生(含五年制高职一至三年级学生),年级不限。 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再参加同一组别同一赛项的竞赛。 各校做好本校参赛学生的资格审查工作。竞赛时参赛选手须带齐学生证(必须有学生本人照片且加盖学校公章)、身份证和参赛证,资格审查时应主动提供给评委和工作人员检查。证明材料不一致或不符合要求的提请组委会决定是否取消参赛资格。 (二)组队方式 本赛项为团体赛。每支参赛队由4名选手和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组成。参赛选手经组委会确认后原则上不得变更。 三、竞赛内容 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茶席创新、茶艺理论知识竞技共3个环节。 1. 指定茶艺竞技(占总成绩的60%) 指定茶艺竞技环节由参赛队伍自行推选3名选手参加。3名选手随机抽签,分别参加绿茶指定茶艺竞技、红茶指定茶艺竞技、乌龙茶指定茶艺竞技。绿茶指定茶艺为玻璃杯泡绿茶技法;红茶指定茶艺为盖碗泡红茶技法;乌龙茶指定茶艺为单壶泡武夷岩茶技法。 绿茶指定茶艺竞技步骤:备具—备水—布具—赏茶—润杯—置茶—浸润泡—摇香—冲泡—奉茶—收具。 红茶指定茶艺竞技步骤:备具—备水—布具—赏茶—温盖碗—温盅及品茗杯—置茶—浸润泡—摇香—冲泡—倒茶分茶—奉茶—收具。 乌龙茶指定茶艺竞技步骤:备具—备水—布具—润壶—润杯—赏茶—温润泡—冲泡—倒茶—奉茶—收具。 指定茶艺竞技三名选手指定茶艺的平均成绩作为该团队指定茶艺竞技的成绩。 赛前5分钟自行备水、布具(不计于比赛时间内),比赛统一茶样、统一器具、统一主题、统一音乐(平湖秋月古筝版)、统一时间。比赛服装建议简洁大方,便于操作。比赛时间不少于8分钟,不超过12分钟。 2.茶席创新竞技(占总成绩的30%) 茶席创新竞技环节由参赛团队4名选手中未参加指定茶艺竞技的选手参加。此环节由参赛选手自带所有器具,不允许携带使用除组委会提供泡茶桌之外的其他桌、凳以及屏风等设备。组委会提供规格为长*宽*高=1.5*0.9*0.75m的泡茶桌。比赛开始后,参赛选手进入相应工位,现场布置茶席,并完成一份茶席设计文案简介,字数在150字左右(120-180字),超过或不足相应扣分。整个比赛环节在30分钟之内完成,占总成绩30%。 3.茶艺理论知识竞技(占总成绩的10%) 此环节参赛团队4名选手均需参加,采用试卷笔试答题形式。组委会就泡茶技艺有关的中华茶文化历史、茶叶种类、茶叶审评、泡茶基本要素、茶艺与音乐、少数民族饮茶风俗、无我茶会、传统文化、茶艺礼仪等茶艺理论知识不少于50题进行测试,参赛团队4名选手总成绩为该环节最终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竞赛方式 1.本赛项为团体赛。 2.指定茶艺环节由参赛团队自行推选3名选手参加,抽签决定比赛项目和顺序,现场完成操作后,组委会组织评委当场打分。茶席创新环节由参赛团队中未参加指定茶艺环节的选手参加,所有参赛团队选手同时开始比赛,在指定区域按照要求布置茶席完成后,组委会组织评委当场打分。 五、竞赛材料及用具 指定茶艺竞技比赛中的茶叶、茶具、水、音乐由组委会提供,服装自备;茶席创新竞技中所有器具设备均由选手自备,泡茶桌由组委会提供; (一)竞赛项目所用主要设备清单(组委会提供)
(二) 竞赛项目所用主要茶叶清单
注:各表中所列为每队选手使用设备清单 六、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制定原则 茶艺技能大赛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展示茶的色、香、味、形,同时要求展示的过程优美,做到茶美、器美、水美、意境美、形态美、动作美,要求结果美与过程美完美的结合,让欣赏者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美的享受。 (二)评分方法 竞赛评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次竞赛团队各项成绩按照百分制计分。总成绩(分)=指定茶艺竞技分数×60% +茶席创新竞技分数×30%+茶艺理论知识竞技分数×10%,参赛团队放弃任一环节将不参与比赛总分排名统计。在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如有不服从裁判判决、扰乱赛场秩序、舞弊等不文明行为,由裁判长按照规定扣减相应分数,情节严重的取消竞赛资格,竞赛成绩记0分。 1. 指定茶艺竞技,合计100分,(占总成绩的60%)。 (1)仪容仪表、礼仪:仪表自然端庄,发型服饰与所沏茶类相配,泡茶手势与奉茶姿态自然优雅。分值:25分。 (2)茶席布置:席面布置合理、美观,有序,茶具空间符合操作要求(比赛开始前有5分钟准备时间,用于茶席布置),分值:5分。 (3)茶艺演示:动作连绵、轻柔、圆和,程序设计合理,全过程完整流畅。分值:30分。 (4)茶汤质量:要求茶汤温度适宜,汤色透亮均匀,滋味鲜醇爽口,香高持久,叶底完美,符合所泡茶类要求。分值:35分。 (5)比赛时间:不低于8分钟,不超过12分钟,分值:5分。 2. 茶席创新竞技,合计100分,(占总成绩的30%)。 (1)主题特性:主题鲜明、有原创性,构思新颖、巧妙,富有内涵、有艺术性及个性。分值:20分。 (2)器具配置:茶具与茶叶搭配合理,器具组合完整、协调。分值:20分。 (3)色彩色调搭配:茶席整体配色美观、协调、合理。分值:10分。 (4)实用性:器具选用恰当,摆放合理,能良好地实现泡茶功能。分值:25分。 (5)作品文字陈述:文字阐述准确、有深度,语言表达优美、凝练。分值:15分。 (6)比赛时间:作品文案提交在开始竞赛10分钟之内;现场布置茶席在20分钟内完成,整个比赛环节30分钟完成。分值:10分。 竞赛总成绩由指定茶艺竞技、茶席创新竞技2部分的加权成绩组成,合计100分。团队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以指定茶艺竞技成绩较高者排名在前。 3.茶艺理论知识竞技,合计100分,(占总成绩的10%)。 (1)试题共50题,均为客观题,每题2分。分值:100分。 (2)比赛时间:竞赛环节30分钟之内完成,时间到,选手停止比赛。 (三)评分细则 1.指定茶艺竞技评分标准
2.茶席创新竞技评分标准
五、比赛规则与注意事项 (一)参赛队须知 1.本赛项为团体赛,每支参赛队由4名选手组成,参赛选手经组委会确认后原则上不得变更。参赛选手须为中等职业院校的茶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在籍学生,年级不限。 2.按赛项执行组要求准时参加领队会、抽签等会议,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参赛选手准时参加各项比赛。 3.熟悉竞赛流程,妥善管理本队人员的日常生活及安全,与竞赛办公室相关工作小组联系,做好本队人员每天的吃、住、行安排。 4.贯彻执行竞赛的各项规定,竞赛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裁判。 5. 每个参赛队可配领队1名,负责竞赛的协调工作。 (二)指导教师须知 1. 指导教师:每支参赛队可配指导教师2名。 2. 在比赛期间,指导教师不得进入竞赛场地内,发现违规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三)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严格遵守赛场规章、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文明竞赛。 2、各参赛选手应在竞赛开始前一天规定的时间段进入赛场熟悉环境。 2.参赛选手抽签决定比赛项目,不得擅自变更、调整,如自行调整将取消参赛成绩。 4.参赛选手必须在正式比赛前30分钟到赛场报到,报到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和学生证,并佩戴大赛组委会签发的参赛证、胸牌。只有等比赛正式开始后,方可进行操作。 5.参赛选手进入赛场,不允许携带任何书籍和其他纸质资料,不允许携带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 6.竞赛时,在收到开赛信号前不得启动操作,各参赛选手需在抽签确定的工位上完成相应竞赛项目,严禁作弊行为。 7.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除携带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该队比赛;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8.比赛终止后,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9.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 (四)工作人员须知 1.严守大赛岗位职责,听从赛区组委会办公室指挥调度。 2.在执委会及下设工作机构负责人的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好工作。 3.熟悉比赛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比赛规则,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事。 4.举止文明,态度和气,工作主动,服务热情。 5.不相互打听、传递比赛情况。 6.必须佩带大赛工作证上岗。 (二)赛场规则 1.参赛选手按规定的时间报到,参加比赛。 2.参赛选手的陪同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赛场。 3.参赛选手不得穿有学校标识的服装。 |